顾海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广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狭义和广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新课题
“政治经济学本质上是一门历史的科学”,是恩格斯对“广义的”和“狭义的”政治经济学划分的立论基础。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指出:“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各种社会进行生产和交换并相应地进行产品分配的条件和形式的科学,——这样广义的政治经济学尚有待于创造。”
20世纪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第一个完整的世纪,其显著特点就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在马克思那个年代,狭义政治经济学是对占据“主体”地位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研究。在20世纪,特别是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已经占据“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就是21世纪接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狭义政治经济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经济思想就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狭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最新形态。
也是在20世纪,世界经济社会关系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历史巨变。20世纪下半期,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就是,不同的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以及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国家和地区长期并存格局的形成,也就是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的“共同体”内异质的经济关系和经济制度并存格局的形成,这就对马克思主义广义政治经济学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经济思想从广义政治经济学上,对以异质经济关系和经济制度为基本格局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政治经济学作出原创性贡献。
在21世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整体意义上,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一是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上,这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狭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和创新;二是体现在当代资本主义广义政治经济学的拓新上,特别是体现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广义政治经济学的创造性研究上。
当代广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新视界
《资本论》对当代广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些人认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过时了,《资本论》过时了。这个论断是武断的,也是错误的。”实践证明,即使在当今西方社会,马克思主义仍然具有重要影响力。“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
当然,立足新时代,对《资本论》的理论及其体系也不能照搬照抄,因为“世界格局正处在加快演变的历史进程之中,产生了大量深刻复杂的现实问题,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课题。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研究,分析把握其出现的各种变化及其本质,深化对资本主义和国际政治经济关系深刻复杂变化的规律性认识。”这里提到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就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广义政治经济学的两种主要形态。
要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国际经济关系发展实际结合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广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及其体系。在对法国学者托马斯·皮凯蒂撰写的《21世纪资本论》一书评价时,习近平总书记对该书“用翔实的数据证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不平等程度已经达到或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认为不加制约的资本主义加剧了财富不平等现象,而且将继续恶化下去”的观点表示赞赏,但对该书的“分析主要是从分配领域进行的,没有过多涉及更根本的所有制问题”的倾向提出质疑,强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核心,决定着社会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脱离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及其经济关系“总体”,只从分配上来谈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矛盾及其发展取向,在理论上显然是偏颇的。
深化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新问题的研究
在对当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探索中,要高度重视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新情况新趋势的研究,凸显对其本质和规律性问题的研究,特别要加强对资本主义结构性矛盾以及生产方式矛盾、阶级矛盾、社会矛盾作出批判性揭示,对资本主义危机、资本主义演进过程、资本主义新形态及本质作出深入分析。要在对这些方面问题的深入分析中形成新理论和新观点,进而“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发展趋势和命运,准确把握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新特征,加深对当代资本主义变化趋势的理解”。
在对当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涉及的重要课题有以下十个方面:一是当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变化及其特征问题;二是新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进步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问题;三是资本主义经济演进过程及“新形态”问题;四是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长期“低迷”趋势及其根源问题;五是国际金融市场关系的作用及其变化问题;六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中阶层分化和就业、失业问题;七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中的贫困化和两极分化问题;八是新兴工业国发展及其与当代资本主义关系问题;九是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变化及其性质问题;十是资本主义结构性矛盾以及生产方式矛盾、阶级矛盾、社会矛盾问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政治经济学的社会根由和理论基础
人类命运共同体政治经济学,是以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的新一轮科学技术和经济政治格局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人类面临的众多不稳定不确定经济政治社会因素为背景的。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程度史所未有;在这一“共同体”中,每个国家都有发展权利,同时也都应该在更加广阔的层面考虑自身利益,但不能以损害其他国家利益为代价。至于实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更是逆历史潮流而行,与人类社会发展趋势大相径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定不移维护和发展我国发展利益,同时要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推动国际社会共担时代责任,合作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共享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这就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政治经济学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根由所在。
人类命运共同体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理论在当代的赓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马克思、恩格斯说:‘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马克思、恩格斯当年的这个预言,现在已经成为现实,历史和现实日益证明这个预言的科学价值。”
面对21世纪世界历史的新的进程,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作出新的探索,提出:“今天,人类交往的世界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深入、更广泛,各国相互联系和彼此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频繁、更紧密。”
2013年3月,在俄罗斯国际关系学院发表的题为“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我们所处的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面对的是一个日新月异的世界”的论断,提出“面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世界各国同舟共济的客观要求,各国应该共同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各国人民应该一起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结论,揭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政治经济学“问题意识”之关键所在、根本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依据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理论对当今时代变化所作出的“新型国际关系”的判断,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础。
人类命运共同体政治经济学的重大课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政治经济学,提出了适合于21世纪国际经济关系发展新特点的重大时代课题。党的十九大,将“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列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提出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不断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政治经济学重大课题研究和理论要义的深化。
在重大课题研究上,习近平总书记从21世纪“新型国际关系”判断上,从“努力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的战略擘画上,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政治经济学在总体要求和理论要义上,提出六个“坚持”的重大课题:
一是“坚持发展优先”,要把发展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加强主要经济体政策协调,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构建更加平等均衡的全球发展伙伴关系,推动多边发展合作进程协同增效。
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护和促进人权,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增强民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三是“坚持普惠包容”,关注发展中国家特殊需求,通过缓债、发展援助等方式支持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困难特别大的脆弱国家,着力解决国家间和各国内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四是“坚持创新驱动”,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科技发展环境,挖掘疫后经济增长新动能,携手实现跨越发展。
五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完善全球环境治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六是“坚持行动导向”,加大发展资源投入,重点推进减贫、粮食安全、抗疫和疫苗、发展筹资、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工业化、数字经济、互联互通等领域合作,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政治经济学,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当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一起,是习近平经济思想对当代马克思主义狭义的和广义的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和拓展,是对21世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
文章来源 | 北京日报 2022年04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