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马会参会学者专访:搭建新时代学术研究高平台 开创马克思主义研究新境界——北京大学44118太阳成城集团(中国)有限公司宇文利教授专访

【人物简介】宇文利,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副部长,44118太阳成城集团(中国)有限公司副院长,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家级精品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主持人,北京市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聘教授,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影响力人物标兵,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客座研究员,俄罗斯国家教育大学学报国际编委。宇文利教授近年来主持和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经典著作选读”、“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前沿”、“海外马克思主义英文文献导读”等课程。参加完成国家级重大项目3项,主持完成省部级和横向科研项目12项,出版专著:《中华民族现当代发展新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人的价值观》(中、英、日文版)等,译著有:《论道德与立法的原则》、《社会理论与教育》、《教育哲学导论》、《公共教育》;主编和合著著作10余部,在《求是》、《人民日报》、《北京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170余篇,先后获教育部第七届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北京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北京大学第十一届、十二届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宝钢优秀教师奖等。

 

世马会记者:宇文老师好!第二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要开始了,大家在关注的同时也可能有这样一个疑问:无论是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理论研究还是社会实践,中国都无疑是最突出的,为什么还要举办世界性的马克思主义大会呢?

宇文利 教授:当今世界,任何科学和科学的发展都不是封闭的、孤立的,也不能够自说自话、画地为牢,马克思主义亦是如此。自其诞生以来,马克思主义就是一门开放的、包容的和发展的科学,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进步性恰恰体现并寓于其辨证而科学的发展性以及与时代化的社会变革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之中。就世界范围内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路径看,不同民族国家的政界、科学界和学术界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是不同的,但任何信奉真理的民族和国家都不能无视和否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产生、发展和实践的历史充分支撑了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科学研究和学术研究的合理性。因此,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与其他国家的马克思主义不同,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哲学,是与中国文化、中国价值、中国思维相结合的社会实践哲学,也是一门值得学习研究的政治哲学和社会科学学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有两种相互联系、紧密结合的形态:一是经典的马克思主义,即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学说、基本观点和方法的思想体系;二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实践相结合而产生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经典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学问构成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学科。

毫无疑问,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学术和学科要得到健康发展和科学进步,就不能封闭,也不能停滞。举办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正是着眼于当今时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发展和健康进步,以世界眼光和全球格局来审视作为科学和学科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及其世界价值而设立的重要学术论坛。我们的想法是,通过举办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和打造世界级的马克思主义学术平台,在更为广阔的时代背景和世界背景中探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意义和时代精神,发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之间的互动关系,让中国看到世界其他各地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图景,让世界听到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声音。这符合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本来面貌,也符合作为学科的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诉求。

 

世马会记者:作为大会的主要组织者,您参与了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的总体策划和许多事项的具体执行。您在组织举办会议过程中最大的体会是什么?

宇文利 教授:受命组织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是一件大事,可谓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对我而言,组织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并不是组织举办一场普通的国际学术论坛,而是视之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学科面向世界的一次重要互动,是一次与全球学术界的重要交流契机,是搭建世界范围内马克思主义研究力量的最新合作的崇高舞台。毫无疑问,组织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包含了全球相关学术、学科、学人的密切互动,包含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世界样貌和世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演绎,容不得麻痹大意和轻松懈怠。

自从一年半以前启动举办这一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以来,我们精心准备,也深受锻炼,其中最主要的体会有三点:一是在中国举办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是应运而生的事件,恰逢其时也适逢其运,得到了世界各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和相关学科研究者的热情呼应,因此倍受鼓舞,也深受激励;二是伴随着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尤其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受到了世界各国学者的关注,引起了各界的关切,这让我们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活力,也提醒着我们认真思考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思考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全新发展路径与根本的前途命运;三是马克思主义不但没有过时,反而在新的世界境遇和时代环境中散发着不朽魅力和多样活力,马克思主义及其终极关怀依然是全世界追求自由、公平、正义的善良人民的价值目标。

 

世马会记者:越是大型的会议,越需要完善的组织保障。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组织运行的保障有哪些?有没有常设机构,是否获得其他院系和相关单位的支持?

宇文利 教授: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设立了比较稳定的组织保障和运行机构,其中有大会组委会(由大会主办单位的最高领导担任组委会主任),第二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组委会主任为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郝平、校长林健华,组委会副主任由北京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于鸿君、副校长田刚、王博担任;设立由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学术委员会,主任由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顾海良担任;为便于组织和协调会议进程,大会还设立了会议协调组,由相关校领导出任组长,职能部门领导和会议承办单位领导担任协调组成员。

此外,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设立常设机构北京大学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秘书处,秘书处设在会议承办单位44118太阳成城集团(中国)有限公司,秘书处的工作组织机构由44118太阳成城集团(中国)有限公司相关领导和成员组成。

为保障大会顺利筹办和组织,除去承担单位北京大学44118太阳成城集团(中国)有限公司、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外,国际合作部、社科部、宣传部、学工部、团委、财务部、保卫部、图书馆、计算中心、会议中心、餐饮中心学校众多职能部门、外国语学院等教研单位也提供办会支撑。

办会过程也得到了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对外联络部和教育部有关领导、司局热情地提供了办会指导意见,指导大会的筹办工作。

 

世马会记者:三年前,我们举办了第一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同第一届相比,第二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有哪些新亮点?

宇文利 教授:按照我们的思考和设计,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有其一以贯之的宗旨和目标,每一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也都应该有其独特的主题、灵魂和亮点。在第一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聚焦“马克思主义与人类发展”这一主题的基础上,第二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选择以“马克思主义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聚焦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现实和未来进程中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和作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党的十九大上提出的崭新命题,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面向未来的人类社会发展和文明变革进程中思考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自身在思想、理论、实践上有所作为的重要课题。

选择以“马克思主义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第二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的主题,同时设立十个分论坛(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文本研究、《马藏》编纂与研究、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中国改革开放40年与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和中国文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当代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设、马克思主义与当代青年的使命、世界视野中的中国经验)和四个高端对话专场(马中西高端对话、中国方案与发展中国家现代化途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世界样态),构成了本次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的主要内容。从这些主要论坛的设置上也可以看出,本次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将侧重对“中国议题”,聚焦对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经验的讨论,重点探讨和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程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系列问题。因此,可以说,本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的亮点就是“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思想讨论和学术研讨的支撑点就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与二十一世纪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世马会记者:我们知道,召开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也是一种纪念,纪念马克思主义创立以来的理论与实践尤其是纪念其主要创立者马克思,我们为什么要纪念,这种纪念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何在?

宇文利 教授:今年的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恰逢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同时也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和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马克思诞辰是一代伟人的降临、《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标志、改革开放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更新和再次发展、运用的标志。因此,从纪念的角度看,本次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恰逢“三事叠加”。当然,最具初心意义的是纪念伟人马克思。众所周知,马克思是一代伟人、千年思想家,他所代表的不仅是一个伟大的灵魂、伟大的生命,也是一种伟大的思想、伟大的精神。我们纪念马克思,目的是向伟大的生命、伟大的思想、伟大的灵魂、伟大的精神致敬,是向通过创立马克思主义而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规律的崇高人格、坚强意志和不朽力量献礼。在这个意义上说,纪念马克思不仅仅是为了纪念马克思本人,而是为了反观人类自身、反观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是为了向赐予了我们以宝贵思想财富和精神永恒性的伟大的灵魂表达敬畏和礼赞。

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为世界范围内高尚的人们所认可、所赞叹,通过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这样的形式纪念和缅怀马克思的丰功伟绩,向经典马克思主义和时代马克思主义敬礼,具有深刻的历史和时代价值,也具有深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具有无比的科学性和坚强的革命性。从理论上看,纪念马克思,既是重温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也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价值,是从科学的角度反省保卫马克思、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活动;从现实看,马克思不仅活在历史和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心中,也活在任何能够捍卫其真理性和实践性、发展其真理性和实践性的时代内。今天,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新发展,拥有了新成果,开辟了新局面,走上了新征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理论不仅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也是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体现。由此说,纪念马克思是打通历史、会通时代、沟通世界的活动,是具有人类共同体象征、面向人类共同体美好未来的实践。

 

世马会记者:国家在高校大力推进“双一流”建设,世界马克思主大会对我们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有何帮助?

宇文利 教授:20158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对新时期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做出新部署。201710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北京大学本身就是国内国际化程度高、国际学术水平代表性强的重点高校。在党和国家建设“双一流”高校和学校精神的指导下,北京大学现正处在积极努力贯彻中央精神,在新时代“双一流”建设中落实建设“双一流”的各项要求,提质提速打造具有示范意义的学术重镇、巩固科学和学科发展领头雁角色的进程中。举办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无疑是提升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科发展水平、进而带动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水平的重要尝试,是北京大学建设一流大学、促进马克思主义和相关学科国际化发展的有利举措。

就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实际状况而言,由于具有丰富的中国实践的支撑,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并不像当今某些西方国家和学者那样是“书斋里的学问”和“温室里的鲜花”。这意味着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研究具有独特的中国魅力和丰富的实践效应。作为学科,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建立的时间虽短,但毕竟也是独一无二的。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可以“闭门谢客、独善其身”,而应当“兼济天下,志达四海”。在这个意义说,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有必要走出国门、会通中外,有必要睁开眼睛、放出目光,在全球格局中和世界范围内思考和研究问题,使中国马克思主义学科、学术既扎根于中国丰沃的土壤,又能够沐浴到全球的阳光。就此而言,举办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无疑会大大促进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和相关学科在“双一流”建设中插翅腾飞,在更为广阔、更为高远的世界空间中有所建树、有所作为。

 

世马会记者:全球格局、面向世界是世马会的亮点之一,在组织联系过程,国外学者反响如何?他们有什么意见或期待?

宇文利 教授:实际上,在第一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闭幕后,我们广泛征求了参会学者特别是国外学者对会议的意见和建议,也很早就启动了与国外学者的联系,征求他们对参加第二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的意见。在组织联系过程中,我有一个很深切的感受,也就像我前面在谈到组织会议的体验中曾经提到的,国外学者对举办和参加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反响非常热烈,态度十分积极。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当不少国外学者听到本次大会将侧重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重点讨论时,他们都非常感兴趣,不少人都希望能够获得受邀参会的机会。举个简单的例子,当我们把举办第二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的消息对国外学者公布以后,在短短的几周时间内,我们得到了近百位学者的提交论文的申请,也有不少学者通过朋友联系到我们,希望能够参加第二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大家知道,今年是纪念伟人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全世界的马克思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研究者毫无疑问都关注类似的纪念大会。由于中国的发展和国际影响力,他们中的不少人都把目光投向了中国,投向了北京大学举办的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当然,由于会议规模所限,我们不得不压缩了对国外学者邀请的数量。但一个客观的事实是,国外学者对北京大学举办世界马克思主义的热情关注并没有减弱。

从总体上看,国外学者对大会提出了四条建议:其一是希望能够不断充实新鲜血液,即把大量的青年学者纳入到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的讨论中来,为此我们这次大会专门设置了青年论坛,将会有大批游弋在马克思主义学术前沿的青年学者组成专门论坛,进行学术研讨;其二是利用好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的学术平台和后期成果,把大会的后续成果作成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实践的理论支撑,把理论研讨、思想研究和实践研究结合起来,重点应用好大会的讨论成果;三是有效加强世界范围内马克思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的组织联系,形成更加巩固的办会机制;四是合理安排会议内容和节奏,加强会议讨论,形成良好的办会风气,提升会议质量。

 

世马会记者:最后,我也想代表同学们提一个问题。世马会对在读的学生什么帮助,大家怎样通过世马会有所收获?

宇文利 教授:任何一个好的会议都必须立足于让所有参会人受益。对于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而言,学生并不是参会发言的主体,但应当是在学术上最需受益的主体。尤其是对于那些在马克思主义及其相关学科学习、研究的学生而言,更应如此。

这次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邀请到数百位国内外知名学者,大多是在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有建树的知名专家。在参与办会、现场听会和参与讨论的过程中,思维活跃的青年学生应当是最能受到启发的群体。在陪同以及与国内外学者交流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获得信息和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在思维方法和价值立场上受到启迪,要善于在聆听中反思,在讨论中觉悟,在沟通中体认。为此,我个人建议大家一要提高参与意识,积极地参与到会议过程中,抓住一切机会向专家请教讨教;二要提高问题意识,要带着问题去讨论、去思考,去关注专家学者的学术观点、思维方式的源头何在,关注会议命题的深层次的理论意蕴和现实关怀何在;三是要有准备意识。如果没有准备,你的参与就可能很盲目,你的问题就可能很不到位。作为青年学生,尽管在知识体系上不一定比专家深厚,在思维方法上不一定比专家深刻,但只要有了准备意识,提前做好功课,提前思考问题,提前做好预设,就一定能够找到学习的切入点,找到真正让自己受益的地方。我衷心地希望大家把握好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从自己作为思考者、研究者、参与者的身份出发,平等交流、虚心请教。我相信,所有思考的头脑都懂得去填补思想的空白,所有积极的头脑都不会停止思考。

另外,特别应该提出的是,我们会议前期准备和举办过程中,有许多学生志愿者参与其中,会议的举办离不开他们的辛勤付出,在此要向他们表示最诚挚的感谢!当然,我在和同学的交流中也了解到,他们也获得了和国内外知名学者直接接触交流的机会,不管是为人处事还是学习研究方面都得到了提升,很多同学都十分珍惜这样难得的锻炼机会。我们每次都会面向全校选拔近百名学生志愿者,本届会议选拔已经结束了,欢迎下一届大家继续关注、踊跃报名。

世马会记者: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向我们较为全面地展示了世马会的意义、筹备情况及其同国家、社会和个体的联系。相信读者朋友们也能从中获取许多有益的信息!

宇文利 教授:谢谢你们!欢迎大家积极参与其中,特别是我们的青年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也是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未来。希望你们学马、信马、研马、爱马,做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