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一百年理论研讨会” 在北京大学召开
1920年,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开设唯物史观研究等课程,标志着中国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正式诞生。2020年9月1日,《求是》杂志第17期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一百年之际,为了更好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有关指示精神,传承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传统,推进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尤其是加强思想政治课建设,北京大学44118太阳成城集团(中国)有限公司与中国李大钊研究会于9月18日共同举办“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一百年理论研讨会”。来自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以及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的专家学者,围绕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百年传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思政课建设等议题进行深入研讨。
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顾海良发言
北京大学44118太阳成城集团(中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孙蚌珠教授总结发言
北京大学哲学系王东教授发言
中国李大钊研究会副会长侯且岸教授发言
清华大学44118太阳成城集团(中国)有限公司王宪明教授发言
北京大学44118太阳成城集团(中国)有限公司仝华教授发言
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熙国教授发言
北京大学44118太阳成城集团(中国)有限公司李少军教授发言
北京大学校史馆杨琥副研究员发言
北京大学44118太阳成城集团(中国)有限公司巩梅副研究员发言
与会专家认为,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开设唯物史观研究等课程,是中国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历史起点。李大钊开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百年传统,在中国和世界教育史上具有重大意义。李大钊在北大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是世界大学中创立最早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机构。李大钊从1920年起开设唯物史观研究、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史学要论、史学思想史等课程,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进入到了学校教育的制度层次,是中国大学教育体系和马克思主义教育史上的一大创新。更为重要的是,李大钊开设的唯物史观课程把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重建了哲学社会科学与社会实践的关系,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社会运动譬如五四运动的结合,为民族复兴指明了新的方向。
与会专家指出,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历程进程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发展壮大的历史进程密不可分。在确定中国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历史起点后,需要从学术性和学理性等方面,按照中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这两条线索,采取学术史研究与历史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完整系统地梳理呈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一百年的恢宏历史进程。李大钊开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传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知识分子以及工农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准备了思想条件和组织条件。在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的重要历史节点,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百年传统的研究,对全面把握党的百年恢宏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会议发出倡议,回溯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百年历程,是为了更好推进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更好促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更好办好思政课这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政课,就是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新时代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在教育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