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118太阳成城集团(中国)有限公司学生寒假参与一线抗“疫”志愿服务工作

为应对近期席卷全国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各地都针对本地具体情况采取了各项疫情防控工作。北京大学44118太阳成城集团(中国)有限公司也有不少同学参与到了一线抗“疫”志愿服务中,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贡献力量。

周勇平是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他的父母均为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从过年前就已经开始连轴转地奔赴在疫情防控的一线了。周勇平从父母处得知了一线人员的艰辛和紧缺,于是当看到家乡当地团委发布的志愿者招募令,他便毅然决然地报名了。一开始他没告诉包括家人在内的任何人,直到他上“战场”当天,实在瞒不住了才和父母说明实情。让他感动的是,父母没有阻拦他,反而非常支持他的举动:“一线需要人,去吧,但是一定要保护好自己!”

当被问到是否害怕时,周勇平也诚实地说:“自然是会怕的。病毒六亲不认,不管你是谁,只要满足了条件,就会被感染。”但是,他转念想到还有和他一起奋战在一线的志愿者、工作人员们,还有那些去武汉的医护人员们,比起他们,自己的工作算不上什么,他们都不怕,自己又怕什么呢?不能因为怕就退缩。诚然,这场疫情防控“战争”,总是需要有人去上“前线”。有些事情总得有人去做,有些责任总得有人去担。

二月初,周勇平所在的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对所有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每家每户每天只能由一名成员外出买菜。作为市区疫情防控工作的志愿者服务队成员,周勇平承担的工作包括每天对小区出入居民进行体温测量,对外地返乡人员进行摸排和询问,对一些不妥当、不文明行为(例如戴错口罩、不戴口罩、随地吐痰等)进行劝导,宣传有关疫情防控知识以及其他防控工作。

在工作过程中,大多数居民对他们的工作都很理解配合,但也会遇到不甚理解的居民。一开始,一些人或心存侥幸或有其他原因,对尽可能居家的政策缺乏理解,对此周勇平和其他志愿者们只能进行劝说,必要时加以阻拦。在劝解过程中,周勇平感受到,把相关知识掰开揉碎了和居民们讲,例如当前疫情防控面临的形势、尽可能居家及出门做好防护的原因、要高度重视但也不要过度恐慌的原因等,居民们都是会理解的,正所谓“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在工作中,一些居民甚至会帮助志愿者们,面对想要“硬闯关”的人,刚好途经的居民也会帮忙劝说:“让你待在家里,就待在家里,废什么话,这是想保你的命。”他们朴实的言语让周勇平感动。“人民群众的力量是巨大的。”他如是说。

在工作中周勇平还深刻体会到疫情防控关键时期一线工作人员压力之大、环境之艰。“总是会有源源不断的人进出小区,冷风呼呼地吹着。连续几天下来,我的嗓子已经感到不适,甚至雨天仍需战斗在岗,鞋子湿了一双又一双,还在岗亭前摔了一跤,如此便更不用说那些从过年前就奋斗在一线的工作人员了。”当被问起工作环境和具体状况时周勇平感慨。在这样的关键时期,他呼吁大家,为了不辜负一线工作人员所做的努力,一定要做好防护,再坚持一段时间,正如这几日雨过天晴那样,太阳一定会出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战斗”一定能取胜。

当然,周勇平在工作中也充分感受到了志愿服务的使命感和乐趣,学到了很多方法和知识。他为自己能给大家做一些知识道理上的宣传,能帮到需要帮助的人,能为自己家乡和国家做一点小事而高兴。听到他人时不时传达的“谢谢”“辛苦了”,周勇平切身体会到“予人玫瑰,手有余香”之感。此外,他还会在工作中不断思索,一开始可能自己的话语比较生硬,慢慢地他也学会了一些接地气的话。为了做好宣传工作,他和志愿者们还自学了一些有关防疫和心理方面的知识。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随着冷空气来袭,山东部分地区出现大规模降雪,尤其是学院2018级博士生王拯的家乡单县,降雪深度达到了15厘米,这给防疫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单县隶属山东省菏泽市,位于苏鲁豫皖四省八县交界处,人员流动广泛,地理位置比较重要。得力于山东省卫生防疫工作的有效开展,山东省已经没有新增病例,单县唯一确诊病例也已出院。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防疫工作还是不可懈怠。

王拯给小区门口消毒

“各位车主业主,没有迫切需要请勿出门,出门请佩戴口罩。”这是王拯所在小区巡逻车喇叭每天定时播报的疫情相关信息。为响应居委会的号召,王拯和一些在家学习的大学生主动担负起防疫防控的工作:查岗、测体温、登记、清障、消毒……大家分工明确,工作有序,认真完成防控防疫任务。王拯的任务主要是在小区出入口给进出车辆以及重点位置喷洒消毒剂,防止病毒传播。虽然降温迅速,道路泥泞,但是大家工作的热情丝毫没有衰减。

在参与一线防疫工作的过程中,王拯深刻体会到了基层工作的辛苦。“有时候累并不是关键问题,问题的关键是群众不理解。”王拯说道。他希望大家最大程度地理解并支持基层人员的工作,“是他们筑牢了人民的防护墙,是他们给了大家满满的幸福感,我们应该向他们表达敬意”。

另外,通过亲身参与一线防疫工作,王拯也深刻体会到了团结的重要性。在采访的最后,他说道:“只有全国一盘棋,我们才能取得防疫工作的最终胜利。只要全国一条心,就没有我们战胜不了的困难。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天佑中华,平安昌盛!”

李浩是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他家位于西安北边村庄,周围工厂众多,村民们都就近上班,人员流动都集中在镇的范围内。在过年前的几天,武汉确诊人数激增,李浩家乡当地政府虽未采取封控行动,但是早早排查清楚了在武汉工作或上班的村民,有的被通知不要回家待在武汉,另有已归家者每天都要去村卫生所进行体温测量和检查,检查结果就在卫生所门口的黑板上公示,所以村里并未对疫情产生恐慌。

大年初一晚上,李浩家乡当地下发文件,开始进行人员管控,在村口设立检查点,并开始招募志愿者。刚开始时只要求党员参加,李浩堂弟是村里党员,李浩看到他在微信上报名也想去但奈何自己并不是党员,但堂弟对他说:“咱爷爷奶奶都是党员,他们去不了,你顶他们去。”就这样,李浩也成为了抗“疫”志愿者中一员。

志愿服务的第一天中午,李浩和堂弟的任务是对村子进行消毒,喷雾机装满消毒液大约50斤左右,要给每家门口和道路进行消毒,也有很多村民会让他们给自己家里也消毒,也有很多村民很热心地“喝喝茶,先歇一歇再干活”,让李浩在工作之余感到了温暖。李浩说:“村子虽然小,但用了7桶消毒液才工作完毕。”由此可见,李浩和堂弟的工作量并不小。随后两天,李浩都在路口对过往车辆进行登记检查,四小时一班岗,主要是登记过往车辆的信息、测体温、登记目的地和司机信息,同时也劝返一些外地车辆让他们走高速。

李浩给村子消毒

李浩还谈到让自己感触颇深的一件事。按照家乡当地要求,每天晚上都必须有人在村口值夜班,在排岗时都是老党员干部在轮换上岗,要求晚上通宵都在村口,条件非常艰苦,天气非常冷,但是所有人的觉悟都很高,没有人有一句抱怨。村里一位老党员说自己已经好几天回家都不碰自己孙子了,甚至让孙子离他远点,说自己感染了没什么,不能给孩子也传染上。

参与村子防疫工作的志愿活动让李浩不禁赞叹于基层的行动力,李浩还对于党员干部的付出和担当有了切身感受,称自己在觉悟和行动上和他们一比还是差了很多,要努力向他们学习。

“الصديقوقتالضيق... معاوسويافيالسراءوالضراء”,这是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韩翌旸(本科就读于北大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引用巴勒斯坦前驻华大使穆斯塔法先生朋友圈的一句话,大意是无论顺境逆境都同朋友携手与共,同最近频登热搜的《诗经》中“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此外她还收到“穆大使”私信发送的配字为“巴勒斯坦总统、政府和人民以及巴勒斯坦驻华使馆在中国抗击疫情的困难情况下表达对中国政府和人民的诚挚问候和全力支持”的视频。在疫情面前,世界各国都向中国施以援手,帮助无论多少、无论物质或精神上,都代表着世界各地人民对于中国的情谊,这一切都令人感受到疫情前的温情,善意无国界。

“中国防疫翻译-小语种翻译”微信群

随着各国物资源源不断涌入中国,对于小语种翻译的需求也逐渐增加,韩翌旸也希望利用自己的阿拉伯语优势在这一特殊时期为抗疫工作尽一份力,因此她加入了“中国防疫翻译-小语种翻译”的微信群(该群以阿拉伯语、乌尔都语、土耳其语、泰语翻译为主)。群内有许多负责采购或对接世界各国医疗物资的工作人员,他们接到的包括口罩、防护服等在内的物资有许多在包装上并无中文配字、所附信息亦全是外语,因此无法确认物资的具体规格、性能、生产及保质日期等内容。所以群中加入了许多像韩翌旸一样可以提供在线小语种翻译的志愿者们,在微信群中各位志愿者都尽自己最大力量为有需要的前线工作人员提供及时准确的小语种翻译服务。虽身不能至前线,但他们在后方、在线上为前线的逆行者们提供着支持。

此外,在线下韩翌旸还响应当地团市委、市卫健委、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发出的“无偿献血 为生命逆行”倡议书,在国家疫情防控期间献血量呈断崖式下降、医疗血液库存紧张之时来到北京市东直门采血方舱中进行无偿献血,她说:“尽管晕血晕针、献血全程我几乎都闭着眼睛,但一想到奋战在抗疫前线的工作人员们,我只觉自己所为甚微,只能力所能及尽自己的一份力。”诚然,疫情无情但人有情,只要同舟共济,定能早日战胜疫情。

相信庚子新春对很多人而言都是最为特别的一个年节,在学院2019级硕士生袁颖记忆中亦如是,。每日看着新闻上疫情肆虐,一批又一批白衣天使们不顾个人安危,直面疫情,赶赴前线,很多党员干部、志愿者们也在抗疫第一线奉献着自己的力量,袁颖既忧虑又感动。她说,在疫情刚开始蔓延的那几天里,她非常感激学院老师们在微信群里叮嘱大家注意个人的安全防护、保护好自己和家人,不过她也在心里暗暗想做好这些之外,自己又能做些什么呢?

没过几天,袁颖在耕读社微信群中看到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的汪亮校友的一篇志愿者招募帖《湖北非省会城市呼吁社会各界给予防疫援助》,她非常感动。虽然入学时间不长,但这件事让袁颖真切感受到了北大人身上浓厚的家国情怀和极高的社会责任感,就像校歌里唱到的“眼底未名水,胸中黄河月”。她心想虽然没有足够的能力赶赴前线,但是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在家里说不定也可以出一份力,随即联系师兄,希望加入志愿者团队。加入这个团队之后,她发现这里汇集了许多来自五湖四海的志愿者们;有来自北大、武大、西南大学等高校的在校生,也有已经工作的毕业生。

袁颖所在的湖北仙桃地区防疫救助志愿小分队与湖北仙桃当地的志愿者团队合作,主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除了进行物资及信息的对接工作之外,也创办了《史记》、荆楚文化和医疗社会等三个读书会并邀约与疫情相关的文章,希望以此传递温暖,弘扬正能量。袁颖称,相比于其他小伙伴,自己也只是做了整理文章和整理师姐采访在一线工作的义工的录音稿这样很少的文宣工作,如同沧海一粟,实在不值一提。但是,袁颖希望借由此文,更多的朋友可以尽己所能地在保护好自己的同时参与到各种各样的志愿服务工作之中,正如她所说:“我们虽然不能赶赴前线,但我想我们应该团结起来,共克时艰!”

湖北仙桃地区防疫救助志愿小分队微信群

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刘钘参加的是由家乡团区委组织的“青年突击队”志愿者项目,负责协助本社区的防疫工作。他的具体工作是协助社区工作人员进行社区的人口出入登记,相比于以往停留在书本上的理论,在这个岗位上,刘钘切身体验到了基层治理的不易与重要性。仅仅是执行“一户两天一人外出”的规定就已经耗尽了基层的“洪荒之力”。小区里八十岁的老大爷说着“生死看淡”一定要去小区外面溜溜弯,几岁的小孩哭着喊着一定要跟着母亲一起上街买东西,夫妻吵着闹着说生死同行买菜更是必须要一起……如何有理有据地劝返那些不必要的外出,如何在遇到不理解的群众时心平气和地耐心解释,又如何做到同一个尺度严格执行……种种挑战考验着刘钘和其他志愿者们。

刘钘参加社区出入登记

当然,与不必要的出行相比,还有的人则必须外出。医护、交通、电力、电信等工作人员来去匆匆,风尘仆仆。但他们中的许多人在进出的时候,疲惫的面容上往往洋溢着骄傲的微笑——非常时期能够畅通无阻冲向保障和防疫的第一线竟像是成了他们的“特权”。

每一次检查登记这些工作人员的证明结束,刘钘都会加上一句“辛苦了,注意安全”。他感慨:“生活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

在这个寒假,许多马院青年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抗“疫”奉献力量。“我们来自江南塞北,情系着城镇乡野”,无论身在一线与否,大家都在为疫情防控工作尽自己的一份力。相信同舟共济、众志成城,我们定能共克时艰、早日战胜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