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学术沙龙活动月暨毕业生学术欢送系列活动”第三场举办
2018年6月15日,北京大学44118太阳成城集团(中国)有限公司第三场“学术沙龙活动月暨毕业生学术欢送系列活动”在理科5号楼352学术报告厅举行。学院执行院长孙熙国教授,沙龙点评人王久高老师,沙龙活动策划宋朝龙老师,沙龙主讲嘉宾2018届博士毕业生金梦、刘晓兰、黄春明、刘临达和硕士毕业生邓佳,学院各年级博士、硕士研究生,兄弟院校的师生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爱好者,共计30余人参加了本期活动。活动分为上下两个半场,上半场为“学术对话与交流环节”,下半场为“经验传授与分享环节”。44118太阳成城集团(中国)有限公司2016级博士研究生梅沙白同学担任主持。
在上半场的“学术对话与交流环节”,五位毕业生分别围绕1927-1937年中国知识界对唯物史观的阐释与解读、权力在西方政治哲学的理解历程、G.A科恩的社会主义平等观、拉斯基的国家理论、马尔库塞晚年的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转向等核心论题依次作了交流发言。
金梦主讲的题目是“1927年-1937年中国知识界对唯物史观的阐释与解读”。她认为,1927年中国共产党的革命运动陷入低潮期时,恰恰掀起了第二次唯物史观传播的热潮,而在众多知识分子研究唯物史观的背后却存在基本的政治分野,因为他们对于中国向何处去的看法不同,对于唯物史观有完全针锋相对的认识。当时主要参与讨论的知识分子分为三派,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学者、国民党人以及自由主义学者。她主要聚焦于三派对于唯物史观性质的探讨,即唯物史观到底是经济决定论还是辩证唯物的历史观。国民党人坚持唯物史观是经济决定论,试图将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的理论关系相割裂,质疑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性和合法性,贬低唯物辩证法的学术价值,这背后的政治动机则是害怕无产阶级掌握唯物辩证法这样的武器,惧怕变革和改造现实,因此极力阻挠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结合,认为唯物史观是一种经济决定论。马克思主义者则主张用唯物辩证法解读唯物史观,认为唯物史观是唯物辩证法在社会历史领域的扩张应用,强调一切现存的事物的联系性,突出人的主观能动性。自由主义者跟国民党人在基本的态度上是一致的,但又略有不同,他们在普遍误解和反对唯物史观的前提下,对其持有限的肯定态度。自由主义者主张渐进改良的道路,反对唯物史观的斗争。在当代启示方面,金梦认为,首先必须坚持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除正常的学术讨论之外,我们应该在社会实践和学术领域坚持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其次要加强对唯物史观的阐释力度,提高研究水平,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再次是我们要注意不同思想的交流与对话,来推进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
刘临达以“权力在西方政治哲学的理解历程——应然政治哲学与马克思的权力阐释”为题,简要梳理了西方哲学关于权力问题的理解历程,重点分析了马克思在权力问题上的观点。他认为,在权力问题上,整个西方哲学一直发展到马克思才有了比较清晰和比较科学的阐释,而这一阐释没能得到大家的重视,导致了整个20世纪进入后现代以后,对权力的理解仍较为迷茫。西方哲学不管在马克思之前还是在马克思之后,都没有对权力问题有很好的理解,究其原因,刘临达认为西方哲学对应然性的认可太过严重,对话语过于相信。马克思认为人和人的关系并不是由意识中介的,资本主义时代人和人的社会关系是由交换价值来中介的,财产的数额确定了人的社会关系的地位。马克思在思考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开始触及到了权力问题。马克思认为,整个社会的共同体媒介是会被打碎的,进入下一个更加良性的媒介,我们整个人的维度都打开,而这将会被历史这本打开的关于人的本质的书所证明。直至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多元性充分互通并且仍然是共同体,社会关系得到良性的重新架构,那将是一个全面、自由的时代。
刘晓兰以“通往平等之路——评G.A科恩的社会主义平等观”为题,从自我所有的概念出发,分析了科恩发生理论转向后的平等思想。她认为,自我所有就是归我自己所有,无论是资产阶级还是马克思本身,都是以自我所有的概念出发建立理论。对此,刘晓兰认为科恩首先实现了概念上的突围,同一个概念既可以为资产阶级理论服务,也可以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服务,自我所有只是一个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可以践行新的模式。关于如何实现资源平等分配,刘晓兰介绍了德沃金的嫉妒检验,平等不是量上的平等,而是要满足心理基本的诉求。对此,刘晓兰解释道,科恩认为前期最初的时候,嫉妒检验有可能实现平等,但是在后续的发展中会出现分歧。保证了原点平等,但是结果可能是更大的不平等。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提出了自我所有加资源共同所有模式。刘晓兰认为科恩在解读这一模式时,提出了存在一定时间差的问题。为了维系这一模式,科恩提出了社会主义平等原则和共享原则。科恩并不是创造完全的平等,在某些情况之下,不平等应该被接受,这种情况就是个人需要对自己作出的选择去负责,在此出现了新的概念叫做“运气平等主义”。在科恩的理论中,有三种不平等存在是合理的,它的前提都是个人选择。第一个是基于总量的平等不构成不平等;第二个是基于个体情绪选择造成的可得利益的不平等是可以接受的;第三个是基于选择运气造成的总体的可得利益的不平等,仍旧是可以接受的。在共享原则中,一个模式是基于群体内部的某种关心的模式,第二种模式是共同互惠形势下的共享关心模式。刘晓兰认为,可以继续思考和讨论的是,是否存在这样的机制、模式或者空间,在即便资源数量有限的情况下仍能最大限度激发人们共享和共情,激发人性中慷慨的一面。
黄春明以“拉斯基国家理论试析”为题,从拉斯基的生平简介、拉斯基的国家理论、拉斯基国家理论研究启示三个方面介绍了他的博士论文,并分享了许多写作博士论文的心得体会。黄春明说,在写作博士论文中渐渐摸索出了一个清晰的框架,他发现基本上可以从国家性质、国家价值、国家批判以及理想国家制度四个层面概括一个学者的国家思想。黄春明重点介绍了拉斯基国家理论的两点内容,一是计划民主国家,二是世界国家。一战和二战表明暴力革命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走不通,所以拉斯基提出了计划民主国家,企图用和平改良的方式,使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社会主义国家。二战结束后,拉斯基提出要建立类似于联合国的一个国际组织,由国际组织统一管理国际之间的各项事务,避免战争,这一思想成为现实就是联合国。最后,黄春明分享了研究拉斯基国家理论的几点总结,一是国家理论的建构是有规律可循的,二是国家制度建设永无止境,三是资本主义国家向何处去,四是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具有比较强的生命力和解释力。
邓佳以“马尔库塞晚年的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转向”为题,从转变的过程、转变何以存在、以及研究启示三个方面阐释了她的研究。邓佳将马尔库塞晚年向生态马克思主义转变的过程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自然解放,二是比较完整的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框架。邓佳认为自然包括两个含义,一是指人的自然存在,人的本能、感受性;二是人存在的自然环境。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要实现人的感受性的解放必须通过自然解放来实现,人和自然的异化和异化的扬弃是相互交融、互为条件的,相互促进的。马尔库塞看到了生态运动对于当时资本主义的反抗特质,结合当时造反运动的实际,提出生态运动从而为解放提出了新的希望。而要实现自然解放,就是要审美解放,它不单单是美学艺术,还有感性学的含义。关于马尔库塞形成的比较完整的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框架,邓佳认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批判性的内容,就是对生态危机要追溯到制度根源,就是资本主义制度;二是建构性内容,就是对未来社会的规划或者设想,邓佳将这一设想总结为三个部分,一是解放的主体,即新左派;二是解放的途径,是从激进的革命转向非常温和而持久的大拒斥;三是解放的前景。邓佳认为,马尔库塞晚年在何种意义上存在这种思想转向,应当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是马尔库塞晚年作出了一个从文化和社会批判转向政治生态批判的尝试,返回到经典马克思主义本身,寻找社会矛盾运动发展的内在动力;二是在这里存在着红与绿的交融,红就是指马克思主义、绿就是生态问题。
王久高老师对五位主讲人的发言进行了简短的点评。王老师首先表示真正的学术研究或者思想成果,往往是从小范围的交流与思辨、批判或反驳开始的。他肯定了五位主讲人在读书做学问中逐渐实现的进步,认为真正的读书做学问,就是要发现问题,在这一过程中质疑、思考,慢慢追问。王老师还提到,马院的学生,无论做理论研究还是思想研究,都要有很强的现实关怀和追问的问题。在选题过程中,我们的理论研究和方向能否跟大的时代背景基本相契合或者能反映这个时代的问题,这是一个很高的要求。国家在发展,我们的研究水平越来越高,视野也不一样。
在下半场的“经验传授与分享环节”,五位毕业生代表先后围绕“就业问题”分享了自己的宝贵经验。
金梦肯定了北大马院学生的比较优势以及今年良好的就业形势,鼓励大家要相信自己的实力。她从就业心态、用人单位要求等方面分享了自己的就业经验。认为求职过程中要对自己进行清晰的定位,学会取舍。同时要在找工作时要慢慢调整自己的心态,勇敢去面对、去接受、去经历。
刘晓兰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畅谈了更好地认识自己对职业选择的重要作用。在就业过程中,第一,要勇于打破壁垒和瓶颈;第二,要明晰自己擅长的领域和感兴趣的方向,学会扬长避短;第三,要选择性地听取他人的意见;第四,要对个人的选择负责。
黄春明就论文写作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建议学院开设论文写作指导课,帮助同学们解决论文写作中的一些共性问题;二是向大家推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生培养大家谈》一书,建议大家在写论文时要从高度或者长度去思考,找到战略的高点。在就业方面,黄春明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想清楚自己未来想干什么,二是想清楚现在应该干什么,三是想清楚要怎么干。
刘临达强调在就业过程中主要是以实力说话,每一次外出参与学术活动都是学术界对自己的检验,要读书读书再读书,争取每次参与活动都能够给自己带来新的文章或新的视角,找工作就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随后现场听众进行了积极提问,问题涉及“如何调试自己的心态”“职场新人如何能够提升自己的人气”等,几位主讲人分别对观众的提问进行了回应和解答,现场气氛热烈。
孙熙国老师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总结讲话。他欣慰地对五位主讲人的优秀表现予以肯定,并指出,根据学校就业中心的统计,44118太阳成城集团(中国)有限公司的就业情况一直很好,我们不仅是北京大学,更是北京大学44118太阳成城集团(中国)有限公司,要以北大44118太阳成城集团(中国)有限公司为自豪。孙熙国老师肯定了44118太阳成城集团(中国)有限公司的学生的水平,特别提及学院狠抓读经典的魄力和现实效力。同时意味深长地指出,学习过程可能枯燥而心酸,但这段宝贵的学习经历是我们人生不可多得的财富。孙熙国老师强调,大家要增强问题意识,而解决问题要直截了当,一是一,二是二,不绕弯子。他引用列宁的话“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就等于最高限度的通俗化和简单明了”,强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都要直指人心。最后,孙熙国老师向同学们表达了衷心的希望,希望同学们成为真正的大师,44118太阳成城集团(中国)有限公司的学生要昂首挺胸,走出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路。最后,孙熙国老师分别赠予五位毕业生《燕园文物、古迹与历史》一书。
至此,2018年北京大学44118太阳成城集团(中国)有限公司“学术沙龙活动月暨毕业生学术欢送系列活动”三期活动圆满结束。活动旨在为毕业生创造交流学术观点和分享毕业经验的平台,也帮助在校生见贤思齐,以促进马克思主义中青年学者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砥砺、共同发展。前两期活动主题分别为“原著阅读方法和论文写作”、“出国交流及英语学习”,详细信息请见北京大学44118太阳成城集团(中国)有限公司官方网站及微信公众号“PKU马院”。(文/吴穹,图/孙振鹏)